第38章:小女子消受不起【1 / 2】

小说文档【wendang.cc】第一时间更新《蓉大爷的逆袭》最新章节。

梁子湖,原名樊湖,水系由梁子、鸭儿、保安、三山等湖泊组成。

位于江城至黄石之间的长江南岸。四周有武昌、鄂城、大冶、威宁等市(县),承雨面积3265平方公里,建国前经常愤涝成灾,因此当地流传“西阳暇,大肚汉,十年九不收,发水就讨饭,百里不见人,锅台宿大雁“的民谣。

意思就是说,这地方以前经常发大水。

关于梁子湖筑堤的最早记载是在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筑马桥堤,马桥堤为通衙,并不御水。

万历二年(1574年),县令李有朋重筑。明嘉靖十二年(1633年)筑刘河桥堤。

雍正四年(1726年)柯惟伯筑谢埠官渡堤。

乾隆末年,长港北岸谢家埠至东港大港、小港一线,筑堤防江水涨;自保桥寺、拖船岭、何家桥、横山头等地筑堤御湖水。

同治八年(1869年),知县张灵筑夏兴湖堤,建盛桥闸;在南北湖堤的左家窑至节龙寺,长600余丈的一段,建大堤角、石二、孟家由、金家由、牛郎彩等五座石闸。

光绪五年(1879年)按章四股分段,承修十余里长的钱家桥堤。光绪十五年(1889年),武(昌)黄(冈)两县重筑马桥堤,以御湖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建横山头、保桥寺闸……

梁子湖之地水产丰富,是樊湖水系的主体。

湖中盛产有武昌鱼、银鱼、鲸鱼、蜘鱼、青鱼、鲤鱼、自鲤、黄鳝、紫蟹和龟、鳖、虾、蛤、蝶、等150余种鱼类,鸿雁、野鸭、秧鸡、费翠、湖鸥、鸳鸯等数十种水禽,以及存、菱、莲、藕等水生植物。

梁子湖能够出名,一大半是因为武昌鱼。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叉叫樊口鳊鱼、缩项鳊。肉味腆美,历来为席上佳肴,是梁子湖名特水产品。

据《湖广通志》载,缩项鳊出于武昌樊口……“(今鄂州);又据光绪版《武昌县志》物产篇载:“有鲂,即鳊鱼,名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洄璇,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只此一罾味肥美,食亦较胜别地,今县前有一家市之(据考此家即龚姓鱼行),鳞白而腹内无黑膜者真“。

***视察江城期间,当时厨师杨纯卿以樊口产的一条2斤重的团头鳊作“清蒸鳊鱼“献食作菜,主席品尝之后就写下了《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同年,江城市特邀杨纯卿等10多位武汉市的名厨师研究烹调武昌鱼的技艺,并将湖北传统名菜“清蒸樊口鳊鱼“改为“清蒸武昌鱼“。

《中国水产》载武昌鱼又名团头鲂,原产于湖北省鄂城县樊口镇一带“。

鱼类学家杨干荣教授编著的《湖北鱼类志》载团头鲂,地方名团头鳊、武昌鱼,生产于本省的梁子湖“。

鳊鱼原盛产于60余万亩的梁子湖,因湖水深,其中生长茂盛的苦草和轮叶黑藻等,是鳊鱼的主要饵料,因此湖中鳊鱼两龄即可长到一斤左右。

仅在当时,渔民在梁子湖各汊捕措较多,特别是牛山湖汊的鱼鹰业,每年冬季一棚鱼鹰(20支左右)可捕鳊鱼数千斤。

因牛山湖汊水深潭多,寒冬时蝙鱼群栖于潭中,鱼鹰捕捉率最高。

除此之外,梁子湖水域还盛产河蟹,可以说是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

关于梁子湖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一千多年前,这里原为高唐县,因地壳变动,变为一片泽国。

地陷前夕,有一母亲孟红玉及儿子刘润湖,发现该处将要地陷的预兆,母子二人就分头火速通知乡亲们撤离,大家刚往山上跑,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雨滂沱,山崩地陷,瞬间高唐县城沉没了,变成了一个阔大的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