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等待的月台【1 / 2】

五百米外的县委大院内。

于书玫小心把一大碗黄豆焖猪蹄端出来,放在桌上中间,抬头见丈夫和一双儿女都拿着报纸看得入神,忍不住皱了皱眉。

“小北,怎么一上午都在看报纸,你不怕把功课拉下了?”

她先把目标对准女儿。

女儿在读高二,离高考越来越近,这段时间是冲刺期,每一天都很珍贵,怎么可以这样浪费时间?

“妈,难得碰到星期天放假,你就让我的大脑休息一下嘛!”

耿启北站起来搂住妈妈的胳膊,撒娇地嚷道。

对自己的成绩,她非常自信,相信自己能考上大学。

唯一的区别,是考上名牌大学,还是一般的大专或者中专。

“懒得说你。”

见女儿大大咧咧地没放在心上,于书玫甩开她的手,又朝儿子嚷道。“你们是不是都把自己当成少爷小姐了,吃饭还要我把碗筷拿到你们手里——”

儿子是她的骄傲。

一米八的身高,俊秀的五官,挺拔的身材,从部队复员回来后,依然保持着军人仪容仪表,谁见了夸一句?

最初他分配进省报,成为一名记者。

今年老公耿星河从省城调到舜江县担任分管宣传的领导,他也一起调了过来,成了驻县的特约通信员。

最近一段日子早出晚归,说是在做市场调研,准备写一篇通讯。

今天因为妹妹回家,才难得留在家里没出去。

“看到两首好诗,一时连吃饭都忘记了。”

耿启中站起来不在意地笑了笑,主动去厨房盛饭。

妹妹学习辛苦,难得回家一趟,自然不能让她干这些。

“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好诗?”

耿启北朝哥哥哼了一声,放下手中的青年报。“倒是我这边看到一篇不错的散文,写得非常感人,也不知道是虚构的还是真事——”

说完,随手把报纸递给父亲。

因为家庭的原因,兄妹俩看到优秀的文章,都会推荐给父亲。

耿星河接过后,也没说什么,随手放在旁边,继续看手里的报纸。

最近县里关于改革的宣传遇到了瓶颈,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把握这个度,所以干脆尽量绕过这个话题,只宣传国家新出的政策。

“散文肯定是真实的,否则不是成了小说?”

耿启中听到妹妹的话,笑着接了一句。

“谁规定散文必须真实的?”

耿启北却不同意哥哥的观点。“比如一些游记,会涉及到古代人物,以及当地的传说,如果要求全部真实,那应该怎么写?”

她平时比较喜欢看名家的游记,认为可以允许有虚构的内容存在。

“别吵。”

见兄妹俩又争起来了,在学校当语文老师的于书玫一锤定音。“散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肯定得允许适当的虚构,毕竟同一件事,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一样,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有区别。”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