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禹,男,小名辉,混号"小阎王",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涡阳雉河集北张大庄人,张乐行族侄,家有沃田千余亩。父张富新,平素以封建礼教管束张宗禹,指盼其读书出仕。张宗禹虽爱读书,但不屑应试。年稍长,即与捻众交往。一次因家庭细故,奔张乐行处。正准备竖旗举义的张乐行甚喜,即收张宗禹为师爷,帮办文墨。
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初,捻军雉河集会盟后,张宗禹领正黄旗兼领镶黄旗,是张乐行的禁卫军,随张乐行转战淮北、淮南。
咸丰十年正月,捻军对清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张宗禹率领淮北捻军3万余人,出敌不意,急行军奔袭苏北。二月初一日,占领泗州南的桃源,击溃都司德兴的300清军,渡过清顺河,到达王家营,一举攻克苏北重镇清江浦(今淮阴),捕杀淮海道员吴葆晋、通判沈儒和副将舒祥等。这是淮北捻军所取得的一次大胜利。张宗禹在这次战役中崭露头角,被太平天国授予石天燕的封爵。
同治元年(1862年)春,太平军将领赖文光、陈得才等奉英王陈玉成之命,领军远征西北,进入陕南。当时正在豫西地区活动的张宗禹,率本部捻军随之进入陕西,与太平军并肩作战,陕西的回民纷纷响应。后因谋救被俘的陈玉成,西征的太平军与捻军又返回河南,准备抢救陈玉成。在获悉陈玉成被害后,张宗禹率领一路捻军东进,占领湖北孝感。由于清军拼命阻挡,张宗禹便率部返回安徽亳州,与张乐行捻军会合。同治二年,僧格林沁重兵围攻雉河集。为分散清军主力,张宗禹奉命进军河南,联合陈大喜部捻军回攻清军。不久,雉河集失守,张乐行殉难。张宗禹率部回安徽,进攻太湖、潜山、桐城等地,于六月间攻占雉河集,处决了叛徒杨瑞英、王怀义。西阳、高炉、石弓山、义门集等处捻军复起,跟随张宗禹,抢烧清军粮台。是年秋,闻僧格林沁清军南下,张宗禹率军再入河南,同陈大喜、任化邦等部联合西北太平军共同抵抗清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文档【wendang.cc】第一时间更新《史册》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