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虎兕相逢【1 / 2】

这般心事重重地度过了一夜,第二天两个人还是照常各过各的,等调查和合作基础都进行得差不多了,贾蓉忽然对众女说道:“不若到黄鹤楼去看看?”

“就是送孟浩然去广陵的那座黄鹤楼吗?”贾惜春第一个回应道。

说真的,她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就是神京城的宁荣二府,平日里对天下各地的风景名胜都有所耳闻,然而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如今有个好向导带着她“四处游玩”,她顿时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不少见识。

不过十日功夫,一众人等就从梁子湖回到了汉口地界,安歇几日后,便来到了这闻名天下的黄鹤楼中。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

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其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从北宋至后世,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传闻曾经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

《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这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